随着智能穿戴设备的不断普及,心率监测已经成为越来越多智能穿戴设备的标配功能,尤其在一些偏向运动的智能穿戴中,心率监测也俨然成为消费者的“痛点”需求,那么在运动中使用智能设备监测心率真的有必要吗?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吧。
为什么要在运动中监测心率?
如果是经常健身的朋友应该知道,心率其实是最好的运动“导师”,根据心率数据可以更好地控制运动强度,因为心率和吸氧量及最大摄氧量呈线性关系,而且最大心率百分比也和最大摄氧量的百分比呈线性关系,所以在跑步过程中,使用心率控制运动强度是最简单易行的方法。
在运动过程中,保持不同的心率区间可以获得不同的运动效果,如果是为了减肥运动,那么则需要将心率保持在燃脂区间,此时运动减肥的效果会更加明显。有研究表明,锻炼耐力的训练心率=安静时心率+60%(最大心率-安静时心率),在耐力训练中,保持这样的心率锻炼五分钟以上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所以心率监测在运动中的意义显而易见。
此外,作为基础心率的静息心率也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数据,如果一个人保持正常的运动量,且身体健康的话,基础心率会随着跑步水平的增加和健康状况的提高而平稳下降,但如果跑步运动量太大或者强度太高,超过身体的承受能力,或者受到其他情况的影响(如失眠、疾病、强烈的精神刺激),基础心率会有一定程度的波动,可以对锻炼后的自身安静心率进行比较,评估运动效果,而运动后心率的恢复速度和程度也可以衡量用户对跑步负荷的适应水平。
综合来看,智能穿戴设备可以通过在运动过程中监测心率,为用户提供脂肪燃烧、心肺锻炼和峰值锻炼的区间,而这些数据可以帮助运动更加科学,同时对用户长期的运动效果有一定的评估作用。此外,智能穿戴设备还会分析用户运动时的心率数据,给出更加高效的运动建议,帮助用户更加高效地进行运动。
不过运动时监测心率也会面临不少的问题,首先就是监测数据精准度,智能穿戴设备往往无法获得医疗级的心率数据,也就是说,监测的心率数据与你真实的心率数据之间还是存在一定的误差,对于运动的指导价值也自然会受到影响;另外一方面,部分智能穿戴设备只提供心率监测数据,而没有详细的心率数据分析,使心率监测无法达到实际的目的,这也就使得心率监测功能变得越来越鸡肋。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相关阅读
热门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