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能源 > 水电

我国重大水电装备制造迎来历史性跨越

来源:网络 责任编辑:文文

预计2022年底投产的世界最大在建水电工程白鹤滩水电站,将首次采用100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组,并首次全部实现国产化。“两个首次”意味着,我国重大水电装备制造将迎来历史性跨越,“中国水电”引领世界水电发展。

资料显示,在三峡工程之前,我国尚不具备制造35万千瓦以上水电机组的能力。但20多年来,从三峡工程的单机70万千瓦,到向家坝电站的80万千瓦,再到如今白鹤滩电站“冲刺”100万千瓦,中国水电装备从跟随到超越,现在实现全面引领。

“我们走了一条‘市场换技术’的道路。在三峡左岸开发阶段,中国三峡集团要求国际设备厂商签订技术转让合同,国外企业必须与中国企业联合设计、合作制造,并具体明确中国企业总分包的比例,由三峡集团向企业总分包支付技术转让费。”中国三峡集团机电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三峡集团提出自己的技术需求,与设备企业联合组成技术攻关团队,联合攻克了多项关键技术,实现70万千瓦装备国产化,形成了水电行业的“三峡模式”。

20多年来,三峡集团和哈尔滨电气集团、东方 电气集团携手,依托三峡工程和金沙江溪洛渡、向家坝电站等重大项目,创造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成功之路,取得了我国70万千瓦机组从无到有的历史性突破,并推动我国重大水电装备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升级。

坐落于川滇交界处金沙江下游的向家坝电站,是目前世界上已投运单机容量最大的水电站。到9月22日,电站投运5年来已累计生产清洁水电1369亿千瓦时,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的“绿色”动力。

记者从向家坝电厂获悉,8台80万千瓦机组中,有4台由哈电设计、制造,全部实现“首稳百日”,表明在这一领域国内厂家的研发制造能力已处于国际“第一梯队”,也为我国自主生产制造更大容量机组奠定了基础。

然而,从80万千瓦跨越到100万千瓦并非易事。80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高达五层楼,旋转部分重达3000多吨,但它有数万个部件,一些指标要以0.01毫米的精度来考量——那仅仅是一根头发丝直径的六分之一。“相比之下,百万千瓦机组的技术难度和复杂性更是史无前例的。”参与百万千瓦机组研发的东方 电机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百万千瓦机组的设计制造已超出了现有的技术水平和规范,是中国水电向世界水电“无人区”的一次探索。

对此,白鹤滩水电站的业主方中国三峡集团,组织国内设计院及机组厂家开展了百万千瓦机组的全面研究工作,对关键技术进行重点攻关。经过近8年努力,国内有关企业相继完成了100万千瓦级大型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结构、水力开发、发电机通风模拟试验、局部通风及温升模拟试验、推力轴承、绝缘技术及机组总体设计等科研攻关。

“水轮机模型同台对比试验表明,国产百万千瓦机组与国际厂商产品相比性能相当,部分指标甚至优于国外厂商。”中国三峡集团机电工程局局长张成平对记者说。

中国三峡集团董事长卢纯表示,在全球水电发展进入新阶段背景下,三峡集团正与东电、哈电等国内外装备制造企业强强联手,建立平等合作、互利共赢模式,为中国水电装备制造“走出去”创造良好条件,共同推进技术进步、打造世界品牌,在海外平台实现中国水电、中国装备制造的第二次飞跃。

相关阅读

3月25日,乌东德水电站工程右岸地下电站最后一台机组座环顺利吊入机坑。至此,历时380天,乌东德水电站工程的12台机组座环终于全部吊装完成。据悉,乌东德水电站12台座环全部吊装完[详细]
3月29日,世界单机容量最大水电机组座环——由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为白鹤滩水电站研制的百万千瓦机组首台精品座环,被分装在4台货车上,缓缓地从东方电机大门[详细]
3月25日上午10时07分,乌东德右岸地下电站最后一台座环顺利吊装就位。至此,乌东德工程左右岸地下厂房12台座环全部吊装完成,标志着机组埋件安装工作全部转入蜗壳安装工序。乌东[详细]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马朝旭23日在联合国大会“国际水行动十年”计划高级别活动上发言,阐述中国水策略。马朝旭说,当今世界,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问题日益突出。水对人类[详细]
3月27日,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党组副书记寇伟会见哈尔滨电气集团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吴伟章一行。双方就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建设、调相机工程项目等工作沟通交流。寇伟代表国家[详细]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监督我们

中华财经在线网 版权所有 (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中华财经在线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