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能源 > 核电

美国将建全球首个核聚变发电站 容量达200兆瓦!

来源:网络 责任编辑:小张

几十年来,能源危机一直是萦绕在人类心头最为致命的梦靥之一,而截至目前最有希望为我们获取“无限”清洁能源的技术仍然是原子聚变。近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宣布正在研制一款全世界功能最强大的超导磁体,不久后会建立全球首个核聚变发电站,让无限能源时代离我们更进一步。

与当今已有的核电站不同,核电站的原理是原子核裂变释放核能产电,主要应用铀等放射性元素。而核聚变发电则是通过将两个轻质量原子融合为一个原子来产生能量,这与在恒星(太阳)内部发生的反应相同。聚变产生的热量可能达到好几亿摄氏度,如果可以利用,这些被释放出的大量热量完全可以转化为“取之不尽”的电力供人类使用。

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全球科学家一直致力于研发核聚变反应堆。但到目前为止,经过无数次的实验都难以达到令人满意的预期效果。其中最大的难题之一就是难以找到一种可以承受上亿摄氏度的装置来作核聚变反应的容器。

而在麻省理工学院,一个获投3千万美元的新研究项目正在酝酿,并致力于让核聚变技术实现普及。

该项目旨在建立世界首座真正意义上的聚变电站,这个电站200兆瓦的功率将足以与绝大多数现代商业电站相媲美。据介绍,聚变电站的建设迅速且低风险,能在15年内完成。

其中的关键一步就是要建立世界上最强大的超导电磁铁,超导电磁铁也是紧凑型聚变装置托卡马克的重要组件。用于制造超导磁铁的超导材料是一种涂覆有钇-钡-氧化铜(YBCO)复合材料的钢带。

2013年,科学家发现用红外激光脉冲持续照射钇-钡-铜氧化物(YBCO)材料时,它会在室温下短暂地表现出超导性。据实验数据,YBCO制造的超导磁体形成的磁场强度将是迄今最大规模核融合实验所用磁场强度的10倍。

YBCO材料的最大优势是,它能极大降低建造净能量聚变装置所需要的成本、时间和组织复杂性,从而为人们提供接触聚变能的新方法。

麻省理工学院与CFS预期在三年内完成超导电磁铁的研究,届时,他们会用这些超导磁铁设计并建设一个紧凑型聚变实验装置SPARC。

要知道,实现核聚变反应并不难,但目前聚变堆的最大问题是输入能量大于输出能量,也就是说为了实现聚变而耗费的能量要超过聚变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是一种得不偿失的过程。

基于SPARC,科学家将能建设两倍大的新型核电站,它能在商业上实现净能量输出,并成为商业聚变堆设计与建设的最终示范。

该项目的另一层意义在于,它将成为大型国际合作项目ITER的补充研究。

ITER是世界上最大的聚变实验装置,目前正在法国南部建造。如果顺利,ITER预计会在2035年输出聚变能。据哈特维希介绍,SPARC的输出功率是ITER的1/5,但它的尺寸却是ITER的1/65。

在可控核聚变领域耀眼的不止美国。由我国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承担的EAST先进全超导托卡马克实验装置(人造太阳)近年来也频频取得突破,是世界上第一个实现稳态高约束模运行持续时间达到分钟级的核聚变装置。

这表明我国磁约束聚变研究在稳态运行的物理和工程方面继续引领国际前沿。实验成果不仅可为未来国际热核聚变试验堆(ITER)长脉冲高约束运行提供重要的科学和实验支持,更为我国下一代聚变装置——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CFETR)的预研、建设、运行和人才培养奠定了基础。相信中国也将在核聚变未来占据一席之地。

注明:能源圈综合整理环球科学大观、DeepTech深科技等媒体相关报道

相关阅读

日前在山东海阳核电站现场了解到,全球先进的三代技术核能发电站——山东海阳核电站一期工程的1号机组目前已通过装料前审查,具备装料条件。据估计,待1、2号机组全部[详细]
中国核电4月5日发布的一季度发电量完成情况公告显示,据公司统计,截至2018年3月31日,公司一季度年累计商运发电量249.4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86%。其中,秦山一核一季度发电量47.46[详细]
当前,第三代、第四代核电,我国都有领先或研究趋势,特别是三代核电,如AP1000已具备装料条件,就差临门一脚;ERP项目加快推进;华龙一号建设也如火如荼,几台机组更是准备走出国门。可以[详细]
当今世界特别是在国内,对核电站是建立在沿海还是内陆有着很大的争议,今天就随着一篇文章去看看核电站的海陆之争。实际上,核电站的海陆之争,实质上凸显了中国能源发展的趋势、核[详细]
从福建省国资委获悉,世界核电运营者协会(缩写WANO)中心数据平台近日公布的2017年WANO综合指数中,福清核电1号机组获得100分,在世界核电机组中排名第一。据介绍,WANO通过组织制定机[详细]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监督我们

中华财经在线网 版权所有 (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中华财经在线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