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体报道南京一楼盘首推379套房,认购8套,仅1套成交!
这与往年的房难求现象形成了鲜明对比。不得不让人为楼市的未来捏把汗。
此前,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17年11月份70城房价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统计数据表明,多数城市房价更是已经回到一年前的水平。其中北京二手房价格指数环比下降0.5个百分点,排名第一。
另外南京的新建商品住宅则环比下降0.2个百分点,是70个大中城市中跌幅排名靠五的城市。这与此前媒体报道的千人排队买房的盛况形成了鲜明对比。
那么,我们就来看看南京的新房、北京的二手房。看看现在的楼市到底如何了?
南京“翘尾”行情不再
从南京网上房地产官网以及有关媒体报道可以发现,最近南京的新楼盘确实不太好过。
12月19日,江宁禄口蓝天星港花园则推出459套精装房,均价17000多元/平方米,总价多在100多万,但到26日晚,数据显示,只认购出了219套。
12月23日,南京城东马群地铁口的中垠紫金观邸168套房新房开盘,均价26500元/平方米,比周边二手房价格还要便宜,有813组买房人报名参与摇号,买房概率不到21%。然而,看上去“一房难求”的楼盘,最终销售结果却是没卖完。
12月25日,南京鼓楼滨江楼盘深业滨江半岛开盘,推出264套毛坯房源,均价38780元/平方米,有443组有效买房人,购房概率59.6%。然而截至26日晚,南京网上房地产官网数据显示,其开盘认购套数仅62套。
此外,开篇提到的只成交1套的小区为江北的通宇林景尊园,于12月20日首推。
官方数据显示,上周南京8家楼盘共推2165套商品住宅,而一周来当地楼市共认购商品住宅1291套、成交1634套,与此前一周认购1070套、成交2050套相比,认购量上涨两成,成交却下跌20%。
而南京的土地拍卖市场也同样冷清不少。12月22日、27日、29日,南京连办三场网上土地拍卖会,21幅地块起槌开拍,而从22日拍卖的6幅地块来看,江宁、六合的5幅住宅用地均未达到最高限价。
对此专业人士表示,当前的调控政策未见松动迹象,往年年末通常出现的成交“翘尾”行情今年或许不会出现。
北京房价受挫严重
同样,北京楼市也很是惨淡。
据多家房地产研究机构的最新数据表明,截至12月中旬,北京新房和二手房成交量依旧低迷。
从统计数据看,北京二手房市场价格整体回调10%以上,超过8成二手房房源出现降价。
以往被视为刚需的学区房也出现一定程度的跌幅,三环内一些学区房价格甚至下跌20%以上。日前有媒体报道,北三环甚至出现单价6万每平的学区房。
从成交量看,据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的数据,截至12月24日,北京新建商品房合计签约量仅26253套,预计全年在2.65万套左右,创下北京楼市自统计网签数据以来的历史最低值,且同比下调45%。
同时,北京周边地区跌幅也是明显,安居客数据显示,燕郊11月二手房均价为23733 元/m2,环比10月大跌 4.00%,创今年以来最大跌幅,连续7个月暴跌。燕郊11月新房均价为25100元/m2,大跌将近1万元每平方米,环比10月大跌28.29%。
而从年内看,据链家地产数据,燕郊二手房成交均价从3月份以来,除了9月份有所抬头外,其余月份基本维持持续下跌的走势。
房企密集抛售资产
除了购房者的购房意愿较弱,成交惨淡之外,目前众多房企也是在积极抛售资产标的。
据有关媒体报道来看,仅仅11月一个月,华侨城陆续出售了位于深圳、重庆、北京的三处房地产项目,作价合计近80亿元。
包括5.04亿元整体出售深圳南山的11栋别墅、13.95亿元挂牌转让重庆公司51%股权、56.8亿元转让北京丰台地王项目51%股权,其中重庆华侨城置地项目包括两幅地块。
另外,据克而瑞房地产研究中心的统计显示,在11月份,还有11家房企涉及出售资产,出售项目共计15个,资产总金额达560亿元。其中,央企或国企有9家,包括招商蛇口、中航、中铁和中海等,另有民营企业1家,港资企业1家。从金额上看,仅长实地产出售香港中环中心75%权益的金额就达402亿港元(约合人民币336.86亿元),占比高达六成。
克而瑞房地产研究中心分析师对此表示,随着房地产领域宏观调控的不断深入,市场成交持续降温,房企回款难度加大。加之融资政策一直从紧,使得房企的资金来源受到影响,房企减负减压需求大增,大部分主流房地产企业开始主动降低负债率,股权融资需求明显增加。
相关阅读
热门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