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房产

如果把城市比作股票 你认为中国哪些城市是潜力股?

来源:网络 责任编辑:静云

  老股民说,挑选潜力股有三条:成长快、行业俏、有人捧。

  如果将城市比作股票,你会重仓哪一支?

  今日,800位商界领袖、学者专家、私募大佬“用脚投票”,齐齐站在了成都的地盘上,出席由每日经济新闻主办的“2017 第六届中国上市公司领袖峰会”。

  他们是上市公司老总,是券商分析师,是基金经理。仅仅把参会嘉宾所在公司的市值算个大概,就已经超过了12000亿。

  他们来干嘛?成都潜力大吗?要不要跟投?这些疑惑,待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一一为你解开。

  行业俏·论道新经济

  在今日上午的主旨演讲中,多位嘉宾聚焦新经济、新动能。

  上海证券交易所副理事长张冬科:我们正在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到2020年,新一代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生命科学技术、新材料技术和新能源技术等不断进步,在此基础上将形成一大批全球领先的优势产业和有国际影响力的优秀企业。创新将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趋势,将提高我国经济发展质量,将增强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这是我国经济“行稳致远”的根本动力。

  长江商学院创办院长项兵:在全球大变局的格局之下,国内有很多利好的因素,使得我们对中国经济的未来充满信心。第一是一系列的颠覆式的科技创新,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机会。第二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制造业的产业升级,发展模式转型。第三是服务业,占GDP的51.6%,还有很大发展空间。通过创新可以产生一系列的经济增长,我们手上太多的行业还有很大潜力,从金融到电信、文化产业等,有很多“杀手锏”,可以非常强大。

  有人捧·城市新力量

  发展新经济,离不开城市的助力。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认为:

  “城市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是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核心载体,是发展新经济的主要力量。”

  在其最新的《城市新经济报告》中,成都新经济总量指数、发展指数、竞争力指数等在全国名列前茅,居中西部城市第一名。

  根据NEI指数(中国新经济指数),2016年3月到2017年1月,成都市新经济总量指数在全国稳定在8—10名之间,在新经济比例指数的三大一级指标中,成都的资本投入指标在全国排名第10,一些指标比如风险投资指数在全国甚至与北上深并列第一集团。

  成都,是最适宜新经济成长的城市。当一批引领新经济发展的“资本英雄”扎堆到成都论道新经济,一切都是刚刚好!

  在峰会之前,早已有人给出“增持”成都的投资建议:

  小米创始人雷军说:成都的创新创业氛围非常浓厚,对“这只股票”非常看好。

  有“硅谷创业教父”之称的斯蒂文·霍夫曼说:非常看好成都的双创生态环境,今年一定会入驻成都。

  “新老股民”们更是直接付诸行动:

  今年6月底,锤子科技“入驻”成都,罗永浩说,带着他的创业团队在成都走了一遭,团队成员们坚定了扎根成都的决心。

  8月,阿里巴巴旗下的“盒马鲜生”在成都选址,表示计划在成都城区开50家;11月,国内首个生鲜农产品无人超市“e菜市社区便民生鲜自助售卖店”亮相成都街头;在刚刚过去的“双11”购物狂欢中,仅一个小时,成都就已经在全国各城市交易额中位居第六。

  10月,国际制药巨头辉瑞首次建仓成都;同月,美敦力医疗创新中心项目在成都举行了奠基仪式,此前,这家全球医疗巨头已在此布局了两个项目,这此项目的落地,无疑是对成都二度“增持”。

  11月,莫奈、毕加索等欧洲现当代艺术大师的真迹“前脚刚走”,香奈儿早春时尚大秀就降临成都,艺术圈、时尚圈的视线看来是无法从这座“新时尚之都”身上移开了。

  成长快·成都新动能

  信息技术、零售、生物医药、文创……成都的优势不限于此,大数据、云计算、数字金融等新经济代表行业在全国城市位居前列。

  从孵化器到众创空间,再到创新生态营造,各类新兴市场主体不断裂变增长。两年来,成都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共58.4万户,年均增速达34.1%。其中,科技企业近2.5万家,潜在“独角兽企业”超过30家。

  新经济激发的新动能,正在引领成都蓬勃发展。

  数据显示,成都近5年GDP总量表现亮眼,连续五年保持着超过7.7%的高速增长,平均增长率高达9.54%,超出同期全国平均增长率2.24个百分点。

  2012年~2016年,成都人均GDP也呈现出持续上涨趋势,连续五年保持着超过6.2%的高增长速度,平均增长率可达8.52%。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根据13座已公布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新一线城市数据发现,与一众新一线城市相比,成都GDP总量居于第三位。

  11月9日,成都召开新经济发展大会,确立了发展新经济的雄心:产值剑指5000亿元以上,总量指数排名要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为了营造一个最适宜新经济发育、成长的土壤,成都新经济研究院、成都新经济委相继成立,政府配套政策制定的惯性思维也突破以往:

  “企业才是市场的主体,企业需要什么菜,政府就配什么菜。”

  人才、资源、产业、政策优势不断累加,无疑是投资者的重大利好。

  所以,当数百位上市公司大咖票选成都,要不要跟投,你自己定。

相关阅读

2017年在一系列调控政策影响下,北京“二手房”市场大幅降温。伟业我爱我家集团副总裁胡景晖认为,北京在限制购买资格认房又认贷大幅提高首付比例调高贷款利率限制商住房买卖离[详细]
经历了2016年的热潮之后,2017年的楼市无疑成为公认的政策调控年。 在刚刚结束的2017年中,上海楼市经历了类住宅整顿土地市场新政开盘摇号新规住房十三五规划发布等一系列的重[详细]
最近,随着兰州合肥等城市微调限购政策,市场普遍预期新一轮调控放松周期正在来临。 然而,舆论似乎有些高兴得太早,房地产市场作为资金高度密集和杠杆上的牛市,只要按揭贷款利率还[详细]
楼市又现大信号:逾7成上市公司抛售投资性房地产[详细]
北京日报消息,挂牌近一年,先后5次下调报价,一共降了250万元,但依然没有卖出去。这是海淀西北旺地区一套二手房在北京楼市“317新政”后的命运。这套普通的二手房恰是“317新政”[详细]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监督我们

中华财经在线网 版权所有 (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中华财经在线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