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能 > 影音

2017国内智能音箱市场盘点:各产品有何差异?

来源:互联网 责任编辑:初之

 

从阿尔法狗(AlphaGo)与李世石的世纪大战开始,“人工智能”这个词开始迅速进入了大众视野,也成为科技圈的年度热门话题之一。不过相比高深莫测的阿尔法狗,消费者对于另一款人工智能的产品则更为熟知,它就是“智能音箱”。在今年竞争激烈的“百箱大战”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实力雄厚的平台型巨头阿里、百度、小米,同时也有专注智能硬件生产的Rokid、出门问问,他们纷纷布局智能音箱这一领域究竟为何呢?

其实从最早的Amazon Echo智能音箱开始,基于alexa语音助手的超强交互一直是智能音箱最为核心的优势,而且Amazon Echo智能音箱在国外已经取得了不错的市场占有率,消费者对于此类产品的认可程度也更高。

根据市场研究公司数据显示,亚马逊Echo在今年前九个月的销量已经突破2000万台,而领先于Google Home的700万台,预计年底即可突破3000万台大关,成为独领风骚的千万级明星产品,而这无疑也刺激了国内厂商的敏感神经。而据德国市场研究公司GfK数据监测,2017年1-8月国内智能音箱累计销售超10万台,而随着双十一的促销狂潮,智能音箱的销量也达到了一个高峰,仅天猫精灵的销量就超百万,y也仿佛让人们看到了智能音箱在国内的广阔前景。

不过国内智能音箱公司对于产品也有着不同的定位,而这在产品端也有着充分的体现,基本上国内的智能音箱可以分为三大类:首先就是小米、阿里、京东、联想等“大公司”,背后通常都有着庞大的商业生态,智能音箱只是为了平台的接入需求,从而推动自身商业生态的建设;其次则是以Rokid、出门问问、Broadlink等在内的智能硬件公司,他们对于产品更加专注,聚焦在产品功能的提升上面,不仅关注智能音箱的本身,同时将更多的重点放在了语音交互、连接智能家居未来发展上面;而第三种则是一是以酷狗潘多拉、喜马拉雅为代表的内容型公司,希望借助智能音箱来更好地推动优质音频内容的传播,产品的功能也主要定义在播放内容上面,不过“智能化”的操作方式显然也有助于提升用户在聆听场景下的交互体验,拉近用户与内容之间的距离。下面我们就分别来看看不同公司的产品有着怎么的差异。

首页<上一页123下一页>尾页

相关阅读

虽然CES 2018还没开始,但一些厂商在这场盛会中展出的新品开始渐渐浮出水面了,比如LG将在CES上展示世界上第一台88英寸的8K OLED显示器,这非常值得期待。[详细]
今天蓝港科技在北京举行新品发布会,在这场发布会中主角并不是游戏,而是主打极致听觉和互动娱乐的小青AI音箱。蓝港互动集团创始人王峰和数名蓝港科技高层共同出席了本次发布会[详细]
Anker作为国内知名的充电器生产厂商,具备了非常不错的技术研发实力。而这一次,Anker也正式进军了投影仪市场。[详细]
近段时间以来,国内很多媒体发布了苹果智能音箱HomePod的评测文章、视频等,得出的结论居然空前一致——就是一个“智障”音箱。HomePod对于中文的理解力几乎为0,即使切换为英文[详细]
在去年6月份的苹果全球开发者大会上,全新Siri人工智能音箱HomePod惊艳亮相。但在发布会后,由于软硬件微调的问题,发售的日期却一再更改,一直延后。官方在网站介绍页面上写着“20[详细]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监督我们

中华财经在线网 版权所有 (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中华财经在线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