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怎么照顾老年人?这是考验朋友们以及子女的一大难题,要正确的照顾老年人才能保障健康。那么,怎么照顾老年人呢?老年痴呆如何照顾?
老年人老年痴呆怎么照顾
由于A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没有特效方法逆转和阻止病情进展。但早期进行对症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改善认知功能、改善精神症状、心理社会治疗和良好的护理,对延缓患者生活质量减退十分重要。
1、药物治疗
国内外批准用于阿尔茨海默病治疗的药物主要有胆碱酯酶抑制剂和谷氨酸受体拮抗剂两类:
胆碱酯酶抑制剂:通过抑制胆碱酯酶而抑制乙酰胆碱降解并提高活性,改善神经递质的传递功能。胆碱酯酶抑制剂是目前唯一得到验证的能够改善AD患者症状的药物。
常用药物及用法:
多奈哌齐(donepezil):起始剂量2.5-5mg/d,每天一次,睡前口服;4-8周增至10mg/d,此为最大推荐剂量。服药后出现严重失眠的患者可改为晨服。
重酒石酸卡巴拉汀(rivastigmine):起始剂量1.5mg,每天2次。如果能耐受,可逐渐加量;最大剂量6mg,每天2次。如果漏服或多服,可能会出现不良反应。当出现不良反应时,可考虑减量至前一能耐受的剂量。
加兰他敏(galantamine):口服,一日2次,建议与早餐及晚餐同服。起始剂量:推荐剂量为一次4mg,一日2次。治疗过程中保证足够液体摄入。医师在对患者临床疗效及耐受性进行综合评价后,可以将剂量逐渐提高到临床最高推荐剂量,一次12mg,一日2次。
胆碱酯酶抑制剂一般耐受良好,但常见胃肠道不良反应如恶心、腹泻和呕吐,有时可能会导致部分患者停药。
怎么照顾老年人
2、谷氨酸受体拮抗剂
盐酸美金刚(memantine)是N-甲基-天冬氨酸(NMDA)受体激动剂,目前也已批准用于AD。其药物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可能与其非竞争性地激动NMDA受体,从而保护胆碱能神经元免受兴奋性氨基酸毒性破坏有关。可用于中晚期AD患者,研究显示对中重度患者整体转归、日常生活能力和行为有明显作用,其中妄想、激越或攻击性和易激惹是改善最明显的症状。该药的不良反应较少,包括幻觉、意识模糊、头晕、头痛等。发生率低的不良反应有焦虑、肌张力增加、呕吐、膀胱炎、性欲增加。为了减少副作用的发生,应注意逐渐加量达到维持剂量:自每日5mg(半片,晨服)起,每周递增5mg剂量,每日最大剂量20mg。
美金刚与胆碱酯酶抑制剂联合用药可能比单独应用胆碱酯酶抑制剂更有效,但还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3、其他药物
很多其他药物,如吡拉西坦、尼麦角林、司来吉兰、长春西汀、维生素E和己酮可可碱等也治疗AD的报道,但疗效尚未得到证实。
草药制剂包括银杏叶提取物和石杉碱甲,银杏叶提取物用于治疗AD的报道相互矛盾。目前倾向于无效。石杉碱甲是中草药中分离得到的石杉碱类生物碱,是一种天然的胆碱酯酶抑制剂,在我国已经在临床使用,但其疗效有待进一步证实。
4、对行为和精神症状(BPSD)的治疗
对出现BPSD的患者,首先应仔细查找诱因和(或)加重因素,包括环境因素、生理问题(感染、便秘)、药物、抑郁和(或)精神病。如有可能应首先尝试使用安全的非药物管理(教育、锻炼、芳香治疗、感觉刺激、个性化音乐)等,症状可能会在短时间内自然消失。
抗精神病药物:可以减少精神行为症状,尤其是利培酮对激越攻击性精神症状已证实有效。但抗精神病药物都有较严重的不良反应,包括增加脑卒中危险、增加病死率、运动障碍及认知障碍,用药需谨慎,只有对中到重度症状的患者才能进行低剂量、短期用药,并应仔细评价风险收益关系,并与看护者、如有可能与患者讨论后才能用药。
情感稳定剂:卡马西平可能对缓解攻击性行为有帮助,但多数丙戊酸试验结果显示没有疗效。
抗抑郁药:对AD患者有抑郁、焦虑表现者建议应用抗抑郁药,如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类药物治疗,改善抑郁相关的神经精神症状,传统三环类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丙咪嗪)有抗胆碱能不良反应,应该避免使用。
苯二氮卓类药物:苯二氮卓类药较抗精神病药有更多的不良反应,只偶尔用于有些患者的激惹或焦虑较突出时,应该避免长期使用,不良反应包括过度镇静、增加跌倒、呼吸抑制、认知功能恶化、谵妄及增加情绪低落的风险,还可能出现苯二氮卓类药物依赖。
老年痴呆原因
阿尔茨海默病病因尚未阐明,研究认为,其发病可能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
怎么照顾老年人
1、遗传因素
痴呆阳性家族史是AD公认的危险因素,提示遗传因素在AD的病因中起重要作用。流行病学研究显示,AD患者的一级亲属有极大的患病危险性,是一般人的4.3倍,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及多基因遗传,具有遗传异质性。目前已发现至少4种基因突变与AD有关,即:淀粉样蛋白前体(APP)基因,早老素1基因(PS-1),早老素2基因(PS-2)和载脂蛋白(apoE)基因,分别位于21、14、1、19号染色体。前三者已被确认为家族性AD的致病基因,apoE基因与散发性AD相关。
2、环境因素
文化程度低、吸烟、脑外伤、重金属接触史等可增加患病风险。据报道AD发病前35年内脑外伤史占15-20%;饮水铝含量与痴呆死亡率显着正相关,且AD患者脑组织中铝水平较高,并发现铝可导致脑组织神经原纤维缠结(NFTs)和老年斑(SP)形成。而长期用雌激素、非甾体抗炎药可能有保护作用。
相关阅读
热门图文